畅通城乡“微循环” 打造惠民“新引擎”
林芝市交通局
2025年08月12日 10时23分
来源:林芝市网信办
【字体:大 中 小】
【打印本文】

为持续巩固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成果,朗县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四好农村路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坚持“以路促融、以融强路”原则,将客货邮融合发展作为深化“四好农村路”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创新路径。通过创新实施“三位一体”举措—精准响应流动交通需求、推动公共服务均等覆盖、试点下沉就业岗位至乡村,着力畅通城乡“微循环”,全力打造惠民“新引擎”,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
“流动交通”精准响应,构建群众出行的“幸福班列”。车轮跑出便民加速度,方向盘转出民生满意度。深化“交邮合作”模式,充分整合农村客运班车、邮政、快递资源,今年以来实现邮件下乡出村25万余件,有效打通农村物流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开通“预约响应式”定制班线服务(含县级定制客运班线及农村客运定制班线及巡游出租车),打破传统固定班线、固定班次限制,提供“点对点”“门到门”的高效服务,该服务日均惠及群众120余人次,群众出行成本降低约40%,显著提升了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体验。
“公共服务”均等覆盖,搭建群众生活的“共富桥梁”。小快递撬动大民生,双循环激活新动能。推动快递柜“进村入户”,在县城老城区、光明新区、县城中学等区域布设智能快递柜12组,覆盖人群3000余人。在农牧特色产业集中、需求旺盛的村(居),如冲康村、嘎贡村、拉丁雪村等,试点建成村级智能快递柜网点4个,实现“24小时自助取件”,有效解决“留守老人取件难”问题,快递到村时效提升至1天内。试点推动“助农惠农”双线流通,畅通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乡渠道,累计配送农资、家电等商品1.2万余件。
“就业岗位”试点下沉,打造群众致富的“青春驿站”。家门口端稳新饭碗,小岗位托起大梦想。试点开发“大学生见习岗”,在洞嘎镇嘎贡村、朗镇冲康景区等,联合市邮政局、市圆通公司等设立“交通物流见习基地”,招募本村及有意愿的返乡大学生参与快递分拣、电商运营等工作,首批试点开发岗位4个,预计人均月增收约4000元。强化“以工代训”带动就业增收,组织参加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,培育“客货邮”村级服务站经营者、农产品销售带头人、群众增收促进者,力争让大学生留得住、本地群众富得起,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“交通样板”。
“流动交通”精准响应,构建群众出行的“幸福班列”。车轮跑出便民加速度,方向盘转出民生满意度。深化“交邮合作”模式,充分整合农村客运班车、邮政、快递资源,今年以来实现邮件下乡出村25万余件,有效打通农村物流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开通“预约响应式”定制班线服务(含县级定制客运班线及农村客运定制班线及巡游出租车),打破传统固定班线、固定班次限制,提供“点对点”“门到门”的高效服务,该服务日均惠及群众120余人次,群众出行成本降低约40%,显著提升了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体验。
“公共服务”均等覆盖,搭建群众生活的“共富桥梁”。小快递撬动大民生,双循环激活新动能。推动快递柜“进村入户”,在县城老城区、光明新区、县城中学等区域布设智能快递柜12组,覆盖人群3000余人。在农牧特色产业集中、需求旺盛的村(居),如冲康村、嘎贡村、拉丁雪村等,试点建成村级智能快递柜网点4个,实现“24小时自助取件”,有效解决“留守老人取件难”问题,快递到村时效提升至1天内。试点推动“助农惠农”双线流通,畅通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乡渠道,累计配送农资、家电等商品1.2万余件。
“就业岗位”试点下沉,打造群众致富的“青春驿站”。家门口端稳新饭碗,小岗位托起大梦想。试点开发“大学生见习岗”,在洞嘎镇嘎贡村、朗镇冲康景区等,联合市邮政局、市圆通公司等设立“交通物流见习基地”,招募本村及有意愿的返乡大学生参与快递分拣、电商运营等工作,首批试点开发岗位4个,预计人均月增收约4000元。强化“以工代训”带动就业增收,组织参加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,培育“客货邮”村级服务站经营者、农产品销售带头人、群众增收促进者,力争让大学生留得住、本地群众富得起,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“交通样板”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相关信息